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中国青年企业家学习大讲堂(第15期) | 现场实录

中国青年企业家学习大讲堂(第15期) | 现场实录
时间 : 2022-04-26


4月21日,中国青年企业家学习大讲堂(第15期)暨电子信息产业座谈交流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瀚晟受邀作“信息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主旨演讲。中青企协领导班子成员,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在京会员代表,以及线上青年企业家代表约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主持。


王瀚晟从清华电子信息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发展谈起,围绕时代变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概况、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的建设三个方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的阐述。随后,线下与会青年企业家代表就科研项目成果孵化、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用融合、产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瀚晟作主旨演讲


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从时代背景来看,改革开放距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从我国当前的发展程度来看,我们已经经历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面临新的挑战,这也是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进入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如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挑战之一:经济增速的驱动换档。过去几十年,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资本积累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当前,整体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这是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整个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依赖于投资正逐渐减弱,越来越依赖于综合技术水平的变化。


挑战之二:人口红利的渐行渐远。 我国人口增速放缓,2022年可能是一个拐点,其发展将会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同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国家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70%,也到了增速放缓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医疗和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面临着制造业人才向科技创新人才的转型,技术创新将创造出大量新型工作形态。


挑战之三:国际多元文化的竞争。当前国际面临逆全球化的思潮,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均等,加上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也经常处于难以调和的窘况。从大国竞争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希望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和共享。这个崛起之路,必然对原有的国际秩序形成挑战。


挑战之四: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大暴发。大流行步入第三年,我们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了。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可以说防控的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挑战之五:全球变暖与碳中和。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各国也都承诺了要持续加码减碳目标,碳中和逐渐成为一场国际竞赛,也将深刻影响产业的变革。能源的短缺、供给侧改革、绿色交通、新旧动能转化,这些都构成了科技创新之路上的重要挑战。


电子信息学科是引领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构建内循环的重要支撑,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大正面促进作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硬科技已经进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


当前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正处于四大趋势的上升叠加期。


第一个趋势是科研投入的增加,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创新的转型,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海外人才的回归,这几年归国的顶尖人才上升非常快,2020年增长率达到了33.9%。


第三个趋势是产业创新的驱动,当前靠投资、靠规模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瓶颈,各个产业都需要新兴技术来驱动新应用。


第四个趋势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幅增加,当前很多投资从传统行业向高科技倾斜,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设立和科创板开闸反映了这一趋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概况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最早起源于电机系,就是1932年电机系的电讯组。1952年院系调整正式建系,当时是无线电电子学系,1989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放眼未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应该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抓住信息科技变革的机遇和世界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在电子信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和在中国信息产业走向自主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努力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


电子系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变革,拥抱产业,致力建设国际领先的电子工程的学科,培养最优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构建起社会信息输入高校和高校科研成果输出转化的新模式,成功转化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创业者和企业家,服务于中国社会,为人类的知识做出贡献,改善人们的生活。


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的建设


对于清华电子系来讲,不仅有要发的论文,也要出优秀的成果,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电子信息领域主要是属于工程学科,其技术好不好,最终是要产业说了算。


电子院的全称是“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总部位于天津,作为清华电子系成果转化和对外合作的专职机构,它的定位其实就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的成果转化基地。


科技的创新,不仅仅是成果的创新,也是人才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机制和模式的创新,这也是我们重要的探索方向。


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方面要有一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有一流的成果。我们希望能解决世界一流的问题,推动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电子系主要是负责从idea到Paper这个过程,也就是科研阶段。Paper到Demo和到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需要政府和电子院的合作。我们希望取得一个泛世界的科技成果,构建起高校科研转化的一个新模式。


联合研究中心相当于虚拟的机构,我们希望电子系有单点的技术优势和生态企业聚集的优势,地方政府具有开放的场地、资金和政策优势,企业具有获单、落地及售后的模式,我们希望联合这几方达成合作的生态,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电子学科的建设。


电子院本身也有资本体系,有投资管理的公司——华控电科和自己的基金。在做基金方面,财务投资收益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成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本体系的一个环节。


我们希望通过投资构建起产业的生态,为孵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资本支撑体系和链条,可以在后续帮助我们的孵化企业有持续的投资,并建立起良好的资本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