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声音  > 众说风云  > 文化软实力如何释放巨大硬效益

文化软实力如何释放巨大硬效益
时间 : 2010-09-13

2010年09月12日 10:28:16  来源: 新华时政

江西省木偶剧团的精彩演出

  转企改制激发活力

  2009年最后一天,由江西省木偶剧团转企改制的江西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时间过去了半年多,改革成果已经显现。

  公司经理万华南告诉记者:“改制前,由于吃大锅饭,演出效果好坏、上台与不上台,均不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所以大家没有创作激情,也不注意提高业务水平。改制后,公司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按照员工贡献确定收入分配,大家热情高涨,创作激情极大迸发,业务水平显著提升。”

  据记者了解,江西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后,当月就商定了赴上饶市演出20场的业务,此外又连续到各县市进行巡演。今年7月,公司选送木偶剧目《断桥》《梁祝》参加金狮奖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分别获得“优秀表演奖”和“表演奖”,公司也因此被大赛组委会授予“继承与发展贡献奖”。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后,随着改革步伐加快,类似江西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发生巨大变化、成功走向市场的国有文化企业越来越多,文化领域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

  在影视方面,我国先后组建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7家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国有电影集团公司,形成了34条主流院线、188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发展格局;在新闻出版、发行等方面,以新华文轩为代表的连锁发行、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报刊集团化建设成果显现,大型出版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在演艺方面,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重庆、陕西等地整合演艺资源,分别组建了省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

  市场化主体带来新模式,文化软实力迸发出巨大的硬效益。2009年,文化产业在经济危机中持续逆市上扬,成为经济领域的“新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9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大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国。

深化改革还需多策并举

    图为山西省新绛县蒲剧团的演员在西古村表演蒲剧。(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安希雅 摄)

  经过转企改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真正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还必须深化改革。

  这几天,看着办公桌上的一堆协议合同,四川省歌舞剧院负责人周建军却表露出深深的担忧:“目前签订的多是省内一些地方政府、企业采购的晚会合约。从长远发展来看,进剧场、面向普通市民才是院团应走的康庄大道。但现在的情况是,全国能够单靠票房收入维持生存的国有院团并不多,许多仍需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提供大量经费补给。成都是一座消费型城市,市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很强,但就是在这儿,也很难让人们花上百元门票来看舞蹈演出。这是院团下一步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周建军说。

  “国有和省级院团有引领文化消费的社会功能,市场不成熟意味着这些院团要一边培育市场一边完成转制过程。对消费市场不活跃可以这样来解读:一方面,剧团没有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在娱乐多元化时代,需要逐渐培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四川省文化厅文化体制改革办主任石勇说。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吉祥认为,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 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1/4,文化市场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

  专家认为,要真正激发出文化市场的活力,就必须深化改革,多策并举。

  首先,要破除政策瓶颈,建立适合市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在这个总原则下,政府无疑重任在肩。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文化产业奇迹”的出现,很大程度就是依靠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保驾护航”。其次,应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内部改革,激发活力。此外,还应推动经营性文化企业的各种“联姻”。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次敏说:“下一阶段,大型文化企业能否进行跨地区、行业兼并重组,是决定文化市场能否有序、快速发展的关键。”(《半月谈》2010第17期,记者 沈洋 吴晓颖)